- ·上一篇:excel表格公式怎么算数
- ·下一篇:excel表格菱形怎么打
excel表格怎么计算极坐标
1.如何用excel做极坐标?
1.二次曲线可以用其第二定义,使用极坐标方程来表示(具体定义可见相应各类教材): ρ=ep/(1-e cosθ) 其中:p为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,e为离心率: 当0
2.但由于在Excel中,极坐标方程是无法直接绘图的,就要将其转换成直角坐标,而这一切对于Excel来讲可以很容易实现: X=ρ COSθ Y=ρ SINθ 3.也就是说,先由极角θ在[0,2π]上的变化,根据极坐标方程可以求得每一个θ角对应的ρ的值;然后由ρ的值转换为X、Y的值,可以据此绘出图像。 4.先以椭圆为例(本例假设e=0.6,p=10.)。
5.先在F2单元格设定e的值,在G2单元格设定p的值,对它们可以使用绝对引用。 A列从A3开始为X在[0,2π],即[0,6.28]上取值,为了使曲线圆滑连续,数据点可以多取一些,数据间隔为0.1. B列从B3开始是公式,先取得ρ的值:在B3中键入=$F$2*$G$2/(1-$F$2*COS(A3)),对F2单元格e的值和G2单元格p的值使用绝对引用,θ取值为对A3单元格的相对应用。
然后向下拖曳复制到与A列相对应的B66. C列从C3开始也是公式,转换数据点的X坐标:在C3中键入=B3*COS(A3),对B3单元格ρ的值使用相对引用,θ取值为对A3单元格的相对应用。然后向下拖曳复制到与A列相对应的C66. 6.同理,D3开始也是公式,转换数据点的Y坐标:在D3中键入=B3*SIN(A3),对B3ρ的值单元格使用相对引用,θ取值为对A3单元格的相对应用。
然后向下拖曳复制到与A列相对应的D66。 7.注意:A、B两列只起辅助作用,不参与作图,作图只需C、D两列。
选中C3:D66,在图表向导中选择xy散点图中的二行二列的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,即可完成,删去图例、背景,设置、调整网格线、尤其是坐标轴等相应格式后即如下图所示。此例对坐标轴的最大最小值要及时调整,否则图像会有较大变形。
8.以双曲线为例(本例假设e=1.1, p=2.)。其实,本例公式基本不变,只需在上面椭圆的基础上,改变e的值和p的值,还要对坐标轴最大值最小值的取值做一些调整即可。
但为了完整起见,所有做法完整再重新叙述一遍。 9.先在F2单元格设定e的值,在G2单元格设定p的值,对它们可以使用绝对引用。
A列从A3开始为X在[0,2π],即[0,6.28]上取值,为了使曲线圆滑连续,数据点可以多取一些,数据间隔为0.1. B列从B3开始是公式,先取得ρ的值:在B3中键入=$F$2*$G$2/(1-$F$2*COS(A3)),对F2单元格e的值和G2单元格p的值使用绝对引用,θ取值为对A3单元格的相对应用。然后向下拖曳复制到与A列相对应的B66. C列从C3开始也是公式,转换数据点的X坐标:在C3中键入=B3*COS(A3),对B3单元格ρ的值使用相对引用,θ取值为对A3单元格的相对应用。
然后向下拖曳复制到与A列相对应的C66. 10.同理,D列从D3开始也是公式,转换数据点的Y坐标:在D3中键入=B3*SIN(A3),对B3ρ的值单元格使用相对引用,θ取值为对A3单元格的相对应用。然后向下拖曳复制到与A列相对应的D66。
11.注意:A、B两列只起辅助作用,不参与作图,作图只需C、D两列。选中C3:D66,在图表向导中选择xy散点图中的二行二列的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,即可完成,删去图例、背景,设置、调整网格线、尤其是坐标轴等相应格式后即如下图所示。
此例对坐标轴的最大最小值要及时调整,否则图像会有较大变形。
2.如何在excel中将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
只能用公式计算吧。。。。。
查了一下,直角坐标与极坐标转换关系为:
r = sqrt(x^2 + y^2)
θ= arctan y/x
x=0,y>0时θ=90度
x=0,y<0时θ=270度
用相应的公式自动计算应该就可以了吧,我数学不好,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3.excel中我要算极坐标,怎样输入函数公式
306123.123+cos(α±90°)*16
如果α是A1单元格的话:
必须进行转换成弧度才能算出正确值,因为而excel默认弧度制计算。
输入公式,但是 cosα±90的值显然是两个。
所以需要在两个单元格分别计算。
306123.123+cos(α+90°)*16
的excel函数表达式为:
=306123.123+COS(RADIANS(A1+90))*16
把α数值输入在A1单元格即可。【radians是角度转弧度的函数】
希望对你有帮助O(∩_∩)O~
4.用excel怎么算坐标
1. 将圆周均为56份,求出每一份弧度值,公式:pi()/56; 列B;
2. 求出圆周上每一个点对应的弧度值,公式:A x B; 列C;
3. 求出圆周上每一个点的X坐标,公式 114 x cos(C);列D;
4. 求出圆周上每一个点的Y坐标,公式 114 x sin(D);列E;
5. 求出圆周上任何一点右上角桩的X坐标,这时候要进行下坐标变换;
如果以圆心和圆周点连线为X轴的话,桩坐标为(3,3),半径为18的开方;与X轴夹角为pi()/4
将这个坐标系顺时针转C列的角度就是现在大坐标系下的坐标了,那么,在大坐标系的X坐标公式为:
18 x cos[pi()/4+C列角度],然后再加上该圆周点的X坐标;即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:
D+18 x cos(pi()/4+C);列F
6. 同样求得在大坐标系下的Y坐标;公式:E+18 x sin(pi()/4+C);列G
7. 求左上角桩位X坐标,只不过与小坐标系中X的夹角为pi()/4*3而已;公式为:
D+18 x cos(pi()/4 x 3+C);列H
8. 同样求左上角桩位y坐标,公式:E+18 x sin(pi()/4 x 3+C);列I
9. 公式:E+18 x sin(pi()/4 x 5+C);列J
10.公式:E+18 x sin(pi()/4 x 5+C);列K
11.公式:E+18 x sin(pi()/4 x 7+C);列L
12.公式:E+18 x sin(pi()/4 x 7+C);列M
这个计算是以圆心坐标是(0,0),并且第一个点为0度时候的右侧点来计算的,
最后加上你真正的圆心坐标就可以了。
希望你能看的明白。